核心提示:日前《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》發布,對我國成年人高血壓診斷界值進行了調整,由大于等于140/90m m H g(毫米汞柱)下調至大于等于130/80m m H g。為什么要調整?是否到達這個界值就屬于“高血壓”?定性后是不是就意味著要立即用藥?面對大家關心的一系列問題,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、主任醫師彭一幫您答疑解惑。
新《指南》教你這樣量血壓:每天早、晚各測量1次血壓;每次測量至少連續獲取2次血壓讀數,每次讀數間隔1~2分鐘,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,若第1、2次血壓讀數差值>10m m H g,則建議測量第3次,取后2次讀數平均值;測量血壓前30分鐘避免劇烈運動、飲酒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吸煙;在每次測量之前,安靜休息3~5分鐘。
“不同人群測血壓頻次也不同?!迸硪唤榻B,如果是<120/80m m H g的理想血壓,兩年左右測量一次就可以。如果已經成為高血壓患者,血壓≥130/80m m H g,就應該按照高血壓規范化管理要求去監測血壓。如果患者剛開始吃藥或者剛剛換藥,需要每天測量血壓,早上測量兩次,晚上睡覺之前再測兩次。如果血壓很平穩,吃藥之后也一直很穩定,那么一周至少要測量兩天到三天。
那么,診斷為高血壓后需要吃藥嗎?彭一提醒,收縮壓在130至139m m H g,舒張壓在80至89m m H g的人群,如果沒有多種危險因素的話,絕大部分人群,首先鼓勵的是限鹽、適度運動、健康飲食、減重、綜合的生活方式干預,這樣干預有助于血壓的降低,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壓能夠完全恢復正常。
如果經過三個月到半年的生活方式管理,嚴格的執行后,血壓還是沒有降到130/80m m H g以下,就可以考慮為患者提供降壓藥物的干預和治療。